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馆情介绍

目录
历史沿革 组织机构 荣誉殿堂 政务公开 大事记 机构合作
首页 >> 馆情介绍 >> 政务公开 >> 正文

西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规划

分类:政务公开 发布日期:2017-07-12 浏览:19817
0

西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规划

(2013——2016)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承载着文化中心的建设职能,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性质,充分展示了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明古都的特色。西城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书香西城文化家园”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优化阅读空间布局,形成基础稳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全民阅读发展格局,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及西城区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西城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西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城区在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提出了“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三大发展战略,并将建设成为北京“四个服务”示范区、高端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以及“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示范区和社会和谐示范区作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了西城区文化事业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西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目前,在西城区5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建有3家区级图书馆(含1家青少年儿童图书馆),24家街道图书馆,并已全部加入“一卡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读者可以使用“一卡通”读者卡在全市所有联网馆进行免费借阅,并已实现“通借通还”。尽管西城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客观困难和明显短板。主要是作为核心城区,首都功能高度集中,公共服务发展的地理空间和业态空间都极为有限,导致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在实际需求与实施可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公共阅读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待改善。

二、总体目标

根据国际图联的标准,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为参照,以切实保障市民文化、信息权利为出发点,创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建立面向社会、立足基层、服务全民的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以区级图书馆和街道分馆为基础,以阅读空间为补充,以流动图书车为延伸,以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辅助的服务网络,以达到“15分钟公共阅读圈”的目标,为公众提供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公共阅读服务,使西城区公共图书馆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满足市民读书、信息需求,为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支持城市知识创新、营造学习型社会、促进西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智力支持。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各级公共图书馆RFID升级改造工程。区级图书馆及街道分馆的图书统一制作RFID标签,并配备RFID相关设备,区级图书馆实现自助办证、自助借还及智能架位导航功能,提升服务效率。

2.引入社会力量建设阅读空间。为满足读者多样化、高品质阅读需求,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阅读空间建设,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新模式。建设标准为:(1)藏书量不得低于3000册;(2)免费开放空间面积不得低于空间运营总面积的50%且超过80平方米;(3)阅读活动不得少于24场/年。文献资源由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运营方)共同投入,区图书馆根据阅读空间的情况提供“云借阅”电子书刊借阅机一台,并负责定期进行资源更新。同时,阅读空间与区图书馆签订馆际互借协议,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3.加强流动服务。加大流动图书车服务力度,以部队的基层图书室为主,同时面向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以流动点或集体换阅点形式开展送书服务。新增服务网点不少于2个/年,力争实现部队的“无盲区”服务。

4.增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认真落实《北京市公共图书馆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整体布局规划工作方案》,扩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完成6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选址、安装工作,并保障其运行良好,进一步完善西城区公共阅读服务网络。

(二)保障文献资源建设

1.做好传统资源建设。区级图书馆负责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保障每个街道馆年新增图书不少于1500册。

2.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2016年末,区级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30TB以上,并利用VPN技术搭建数字资源专区,把图书馆的内网资源统一揭示到VPN平台上,实现街道分馆与区级图书馆共享数字资源。

(三)加强规范管理 

1.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建设,切实加强领导,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摆上议事日程。

2.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各级公共图书馆及阅读空间要做好基础业务工作,并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3.建立评估体系。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阅读空间作为新生事物,要认真研究制定阅读空间考评标准与激励机制,做好评估与奖补工作。

(四)保障经费投入 

1.落实购书经费。区图书馆将本馆、街道分馆及阅读空间的建设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区财政要保证公共图书馆建设与事业发展各项经费足额到位,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2.建立补助机制。根据阅读空间的评估结果,区财政拨专款对考评合格的阅读空间予以奖励补贴,补助主要用于文献资源建设与阅读活动的投入等。

(五)加强队伍建设 

1.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公共图书馆及阅读空间应分层次引进人才,逐步改善人员结构,特别是基层图书馆,应提高专业人员的比例。  

2.深化辅导工作。区中心馆加强对基层人员的辅导力度,基层辅导不少于120/年,优化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效益。

3.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图书馆从业人员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区图书馆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教育培训达到100学时以上,基层从业人员每人每年要参加2次以上专业培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都图书馆  秦皇岛图书馆  攀枝花市图书馆  中国广播网  中国民族图书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胡同26号  邮编:100035  馆长信箱:xitugzyx@163.com  咨询电话:(010)66561158/59~106


京ICP备060558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