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信息资讯

目录
通知公告 动态新闻 西图讲坛 读者活动 专题导读 公共文化资讯
首页 >> 信息资讯 >> 公共文化资讯 >> 正文

公共文化资讯(2020-1)

分类:公共文化资讯 发布日期:2020-11-04 浏览:1277
0

●大政方针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业界动态

千本“小人书”亮相首图庆新年

湖南图书馆举办第十四届新春文化庙会--读者享逛、赏、玩、买一站式服务

用户规模年增2亿 免费数字阅读成新热点

●文化惠民

文化的那些事儿让日子有滋味

●他山之石

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图书馆 

 ………………………………………………………… 

●大政方针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2020-01-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1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在京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对第一、二批主题教育进行总结。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雒树刚作主题教育总结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金早主持会议,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迟耀云、张旭、王旭东、王晓峰出席会议。

雒树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主题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和使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为我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继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各单位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全面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中央第15指导组和第11巡回督导组的指导下,深化学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深刻检视问题,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扎实推动两批主题教育取得实效。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振了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强化了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涵养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将主题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实际成效。文化和旅游部系统主题教育特色鲜明,扎实紧凑,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理论武装更加坚实,思想政治更加坚定,担当作为更加主动,为民服务更加务实,专项整治效果更加巩固。

    雒树刚要求,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各单位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党的建设各个方面、转化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做到思想认识到位、主体责任压实、具体措施有力、方式方法得当、考核评价有效。二是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继续深化专项整治,一体推进主题教育整改、中央巡视整改、党组巡视整改,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整体推动问题解决。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完善和落实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健全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的工作机制,统筹抓好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各项任务。五是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要加强制度执行的刚性,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确保制度落实落地。六是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层层示范、上下联动的生动局面。

    中央第11巡回督导组成员,文化和旅游部各司局、驻部纪检监察组局级领导干部及二级巡视员以上职级公务员,部直属单位班子成员,部业务主管社会组织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党建工作指导员,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部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成员等参加会议。

 

●业界动态

千本“小人书”亮相首图庆新年

2020-01-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由中国动漫集团与首都图书馆联合主办的“红色经典”连环画艺术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展览展出千余本连环画和百余幅连环画封面画框,内容涵盖经典故事、经典文学作品和电影等。

    展览分10个单元,“苦难辉煌”“英雄豪情”“红色少年”“日新月异”为主展览单元,展示了《长征》《红岩》《闪闪的红星》等数百册“小人书”,带领观众回眸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传统文学”“民间文学”“戏曲文学”“电影百年”“世界文学”等单元,展示了以连环画形式呈现的各类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三国演义》《木兰从军》《穆桂英》《甲午风云》等经典作品均在其中。“多彩世界”单元展出以绘本、卡通漫画等新形式出现的连环画,展现了连环画这一有着上千年历史、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花在新时期焕发出的新生命力。为配合此次展览,首图还举办《黑猫警长》数字连环画分享会、“记忆中的连环画”读者沙龙、“图书馆阅读课”等多项阅读推广活动。

    展览展期至1月19日。其间,首图少儿教育文献(连环画)阅览区向读者开放,精选馆藏的500余本新时期连环画和1000余册教育主题图书供读者阅览。

 

湖南图书馆举办第十四届新春文化庙会  

                     读者享逛、赏、玩、买一站式服务

2020-01-15来源:中国文化报

为期3天的湖南图书馆第十四届新春文化庙会近日举行。

此次庙会突出文旅融合,创新策划思路,在保留传统庙会游客边逛边吃的体验之外,借助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势为活动增添文化氛围,以“书”“年”“乐”为主线,与文化类社会机构广泛合作,集结文创生活、个性书店、非遗和艺术品、网红美食等丰富的湖南本土优势文化资源。

    庙会期间,除了为读者提供名家送春联、送剪纸等传统服务外,止间书店、弘道书店、茶颜悦色、滩头年画、湖南青年人手艺联盟等湖南知名文化品牌携主打项目精彩亮相。逛庙会的读者既可一睹滩头年画的新颜、品尝五星级酒店的手工糕点、打卡网红茶品,还可以在创意图书文创展中遴选心仪的好书和文创作品、与青年手艺人进行创作互动,享受逛、赏、玩、买一站式服务。

    湖南图书馆新春文化庙会于2007年开始举办,已成为该馆经典的文化活动品牌。本届庙会延续经典、推陈出新,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打造文化IP,助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读者奉上了一场书香浓郁、年味十足、乐趣无穷的文化大餐。

 

用户规模年增2亿 免费数字阅读成新热点

2020-01-10来源:北京商报

1月6日,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同比增长1.4%,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比增长8.3%。此外,数据显示,我国付费阅读用户规模持续下降,免费阅读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免费阅读已成为带动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增长点。

报告指出,2019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7.4亿人,同比增长1.4%。而之前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6.2%、4.4%、2.8%。比达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游戏、影视、动漫等多种娱乐方式分流了阅读用户规模,数字阅读遭遇天花板;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增速放缓。此外,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同比增长8.3%,市场规模达到204.8亿元,同比增长21%。

而在付费阅读与免费阅读的用户规模对比上,付费阅读已从2018年的4.2亿人下降到2019年的3.3亿人,而免费阅读则从2018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9年的2.5亿人。报告分析,数字阅读行业已进入下半场,付费阅读进入瓶颈期,免费阅读成为新热点,成为带动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增长点。

此外,报告指出,尽管数字阅读行业竞争激烈,但我国数字阅读全景生态流量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三强格局。数据显示,阅文以25.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掌阅、书旗分别以20.6%和20.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三位,米读小说、连尚文学等分别以9.6%、9.0%的份额排名第四、五位。

比达咨询分析师认为,阅文集团凭借强大的内容资源以及QQ阅读、起点中文网和微信等流量入口优势,生态流量居行业首位;而掌阅科技拥有掌阅App、手机厂商、电子书阅读器的多元流量支持,构建了丰富的数字阅读矩阵;书旗拥有过亿日活用户,并通过细分内容增加流量用户群,此外UC、支付宝、优酷等超级App也为书旗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入口和全景流量。

 

●文化惠民

文化的那些事儿让日子有滋味

2020-01-10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1.文化空间遍地开花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是始建于1907年的中华圣公会教堂的旧址。2019年的某一天,周围的居民突然发现,这栋以前无人问津的老旧建筑已变身名为“模范书局·诗空间”的“最美书店”,成为北京新的网红打卡地。

过去这一年,在很多城市,像模范书局·诗空间一样,突然“长出来”的文化空间真不少。比如,在重庆主城区,出现了24家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这些城市书房每天在图书馆闭馆后,继续在夜间为市民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温州,2019年全市已建成城市书房88家、百姓书屋61家、文化驿站70家。

这些文化空间,或在街角,或在弄堂里,或在小巷深处,总之离群众越来越近。一出门,一下楼,就能闻到文化的气息,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城市里正在成为现实。

乡村一直以来都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硬骨头”,乡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不明显、强不强烈,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成效的最大考验。

临近年关,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下溪乡桂花村的文化服务中心一天比一天热闹。自从村里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起来后,村民们纷纷聚集于此看书、打球、跳舞、谈天说地。如果说城市里的图书馆、文化馆等大型场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动脉,那乡村的文化服务中心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毛细血管。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李宏说,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把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推动优质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一线,大力开展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494747个行政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占比86%。

过去一年,文化空间不仅在房前屋后遍地开花,服务效能也随之大幅提升。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沉睡”的问题,文化行政部门对各地近80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专项治理。截至去年年底,全国1649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1711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分别占比68.5%、73.8%。国家图书馆理事会正式组建,219个公共图书馆、151个文化馆启动理事会制度改革。

2.“文化菜单”更加丰盛

展览场地近1万平方米,240家参展单位,1500家采购主体……2019年春天,文化和旅游部首次牵头举办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暨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传统文艺演出、剧目创作、非遗产品、文创产品,各种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正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所言,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正处在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的关键时期。过去一年,政府的投入持续加大,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老百姓“文化菜单”上的菜品越来越丰盛。

上海市通过搭建文化云平台,汇聚全市数万场文化活动、数千家文化场馆的资源,为群众提供活动预约、场馆预订、在线参与、服务评价等高品质文化服务。比如,在上海嘉定区,区、镇(街)两级近150个团队活动室也向市民敞开网上预订,哪个时间段有空闲场馆,都一目了然,市民不用再为找活动场馆而发愁。自从有了云平台,嘉定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增长了三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库克音乐等14种国内主流权威信息资源数据库也被搬上文化嘉定云平台,市民可在家中轻松查阅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嘉定孔庙、法华塔、嘉定博物馆、韩天衡美术馆等诸多历史文化景点以及嘉定竹刻、名家篆印等文物也通过虚拟3D技术被搬上了云平台,市民可以在线“零距离”观赏古镇、把玩文物字画。

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100多个市级文化云平台。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供需对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接下来,文化和旅游部将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实现各级各类平台融合发展,开展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的网上交易,打造“不落幕的文采会”,满足群众更加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此外,为推动“戏曲进乡村”工作常态化开展,2019年中央财政共投入3.89亿元为12984个贫困地区乡镇配送约8万场以地方戏曲为主的演出,把戏曲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3.公共文化活动“走上云端”

最受中国人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广场舞。有关报道显示,超过4亿中国人有经常锻炼的习惯,其中1亿人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广场舞。不管乡间还是城市,只要温度适宜,天气晴朗,广场舞永远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是广场舞参与人数众多,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大。2019年,借助互联网技术,广场舞“走上了云端”,不仅解决了时空限制,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中,人们只需要打开国家公共文化云、文旅e家、中国文化馆协会公众号,便能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场舞表演,还能跟着教学视频免费学跳,该活动在网上点击量达3657万,点赞数达142万,形成了一次广场舞的网络大联欢。

“走上云端”的不仅有广场舞,还有群星奖、合唱节等各种公共文化活。

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主办方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在“云端”进行全景式体验群星奖现场的空间,用新颖的视觉设计、综艺式节目编排、高清直播带来第一时间的内容呈现,不仅展现了基层群众文化的风采,更为观众打造了身临其境的视觉盛宴。据统计,“云上群星奖”总访问量超过5000万。

公共文化活动“走上云端”,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溢出效应,扩大了公共文化活动的受惠人群,丰富了人们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方式。有了云端上的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不便的老人,不用再为无法到达现场而喟叹,身处异地的游子也可以跟家人一起“走进”艺术现场。

“身处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不仅要扩大活动受众面和影响力,更应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满足老百姓更高层次的需求。”云南省文化馆副馆长李冰江说。

4.台下观众变成台上主角

公共文化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群众不仅是台下的观众,也应是台上的主角。李宏说,过去一年,文化和旅游部努力创新活动组织方式,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办在基层、热在基层,让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

2019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等部门联合发起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区域联动活动,中国东、南、西、北、中同步上演了一部“全国乡村春晚大片”。在千千万万个村庄,无数农民兄弟,放下锄头上舞台,他们自办、自编、自导、自演、自赏一台台“乡村春晚”,在“自嗨”中释放了情绪,放飞了自我,表达出对小康生活的礼赞。据统计,2019年“乡村春晚”网络联动吸引了3078.7万人次在线观看,春节元宵节期间各地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参与超过4.65亿人次。全国观众在线上身临其境、参与互动,真正体现了“乡村春晚”的时代感和人民性。

乡村春晚的主角大都是中老年人,对年轻人而言,他们更钟情于在直播平台上放飞自我。过去一年,更多的人涌进直播平台,对于年轻人而言,拥有一个直播平台的账号,就像拥有微信号一样普遍。吃饭、穿衣、遛娃、旅行……人们将各自的生活日常通过直播展现于外,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景观。

直播的低门槛为普通人参与文化创造提供了机会。虽然各直播平台都有自己的产品定位和一定的美学取向,但这一空间并不是同质化的,而是完全开放的,它提供了一个充满了张力的文化空间,为多种文化的汇聚创造了可能。直播平台上,一个个90后、00后,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绽放自己的才华,创造出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他们的身上已经褪去父辈的羞涩和内敛,处处散发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

 

●他山之石

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图书馆

2020-01-07来源:人民网

投入使用不久的苏州第二图书馆引入大型智能化立体书库系统,在自动化存取系统、流通分拣等技术帮助下,读者可扫脸、扫码,自助完成办证、找书、借还;同时还改变传统书架式藏书占地多、流通率低的状况,激活了海量藏书资源。

未来,围绕图书馆将延伸出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不仅成为阅读爱好者的好去处,也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轻轻挥一挥手,3D古书就能自动翻页;手机扫一扫码,就迅速“抓取”名著典籍;在机器人“小云”的帮助下刷一刷脸,读者就能在几秒内完成借阅的全部程序……江苏苏州第二图书馆开馆才一个多月,就成了热门打卡地,最高日接待读者量达4.2万人次。体验过的读者感叹:没想到图书馆还能长这样。

借书:自动高效,从“人找书”到“书等人”

中午12点,刚吃过午饭的吕松年老人就和老伴一起来到苏州第二图书馆。退休10多年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文史类书籍,新图书馆开放后,他每周都要来次这里。“以前,有时候花一整个上午都找不到想要的书,但在新馆,十几分钟就能借到了。”吕松年说。

走进大厅,读者只要在电子屏幕上动动手指、扫二维码发出借阅需求,就直接到共享书库等待取书,整个流程只需要15到20分钟。

图书馆后台,智能化分拣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升降机高速运转、机器人挥动着摇臂……全程都由电脑系统控制。苏州图书馆副馆长汪建满说,系统的设计灵感源自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智能物流分拣系统,但其开发难度要大得多,因为物流分拣是开放式的,而图书馆分拣系统是一个闭环,不仅要精确抓取书本,还要精确地将书本送回原位置。

 “来,跟我们的小机器人‘对视’几秒钟,拍个正面照片,以后来借书,只要刷脸就行。”在成人借阅中心,工作人员引导读者体验智能化借阅系统。

据介绍,图书馆配备的大型智能化立体书库,包含自动化存取系统、典藏管理、出入库管理、流通分拣、订单拣选、文献传送功能、系统管理以及与业务管理系统、网上借阅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对接等功能。苏州图书馆副馆长许晓霞坦言,过去,读者来到图书馆后,面对海量藏书,往往无从下手。但智能化书库变“人找书”为“书等人”,这种创新的借阅模式不仅让读者更方便,也使得图书流通更有效。

 “目前,苏州第二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但几乎没有长期无人问津的书,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许晓霞说。

藏书:智能分拣,只占用过去所需空间的1/10

苏州书香氛围浓厚,城市阅读指数也排名靠前。许晓霞介绍道,2018年苏州图书馆接待读者1227.7万人次,借出图书509.5万册。按照苏州市的规划,今年,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要达到1.8册。

然而,近年来随着大量新书的购置,苏州图书馆一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传统书架占地面积大,管理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藏书场地有限,以前有多达180多万册书籍被打包暂存起来,成了没法流通的馆藏,甚至占到馆藏书总量的近1/3,这些难题困扰了苏州图书馆多年。

图书馆的超负荷运作,也给读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家住吴中区的林先生常常利用周末到苏州图书馆的阅览室读书,他最喜欢看自然科学杂志,“展示架上摆放的大都是新添置的书籍,有时候想找几本前几年的杂志看看,却常常被告知已经下架。”林先生说。

为了让海量书籍更便捷地借阅流通,从2013年起,苏州开始筹建第二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文献典藏部主任胡冰坦言,要建设一座全新的智能化图书馆难度不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边干边摸索。

从建筑设计规划和建设,到智能化系统的开发与使用,前后历时共7年,到2019年12月10日,第二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新型图书馆终于揭开面纱。

走进图书馆的后台书库,一排排高达14.7米的书架映入眼帘。高处的书本怎么取下来?“别担心,不需要人工操作,书本出架和入架全由机械操控。”胡冰笑道。说话间,机械摇臂已将一本本书“抓”入周转筐中,由高速运转的升降机运到地面,再通过连接传送带送入下一个分拣环节。

胡冰说,借助智能化分拣系统,虽然仅有4个书库,占地面积才3000平方米,存储能力却高达700万册。与传统的书架式藏书模式相比,只需要占用1/10的空间,建设、维护成本也远低于过去。

读书:可听可视,丰富阅读的方式与体验

系上安全带,戴上VR眼镜,时而置身于月球表面,浩瀚宇宙尽收眼底,时而徜徉神秘海底,巨大的鲸鱼掠身而过……位于图书馆南区5楼的数字体验馆,每天都挤满了人。

工作人员说,图书馆突破传统图书的静态阅读方式,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天文、地理、人文、旅游等方面知识进行三维立体演示,让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延伸知识的宽度和深度。

“这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许晓霞说,这里不仅是高效的图书借阅场所,更是市民进行学习、交流、休闲的综合场所。

来到音乐图书馆,一条绚丽的音画幻影时光隧道格外引人注目。专业的音响设备、极致的空间与声效,360度全息投影技术营造出全新视听体验,让音乐爱好者沉浸其中。

每次来图书馆,吕松年和老伴都要来音乐馆坐坐,每次都待半小时以上,“读书累了,听听音乐,特别惬意。”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吕松年很快就学会了使用设备,在电子屏幕上点一点,就能听到他最喜欢的《枫桥夜泊》《古槐寻根》等音乐作品,科技感十足的墙幕上还会展示名家名作的详细资料,介绍音乐知识。

为了拓展公共图书馆的功用,苏州第二图书馆为读者打造了各类空间:应用多媒体、3D等技术打造的少儿馆,围绕文化创意、设计研发、苏州非遗等元素打造的设计馆,让人有置身于有着山石花木、亭廊桥榭之感的苏州文学馆……在图书馆的北侧,一个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书香公园”也已建成,与图书馆主馆相辅相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室外阅读休闲空间。

 “未来,我们将围绕图书馆,打造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通过文旅融合,让图书馆不仅成为阅读爱好者的好去处,也成为苏州城市旅游的新地标。”许晓霞说。

 首都图书馆  秦皇岛图书馆  攀枝花市图书馆  中国广播网  中国民族图书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胡同26号  邮编:100035  馆长信箱:xitugzyx@163.com  咨询电话:(010)66561158/59~106


京ICP备0605589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67